
1.上栋下宇:
出自《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后用以指宫室的基本结构形式。
“上栋”即指房屋顶部支撑房瓦的椽子、檩子及其总称,
而“下宇”实际是支撑“上栋”的房柱房梁的总称。
2.竹苞松茂:
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有时可以用来祝寿。
3.鸟革翚飞:
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般。旧时形容宫室华丽。
4.紫宸:
唐·杜甫《冬至》诗:“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有三重含义,一是宫殿名,天子所居。唐宋时为接见群臣及外国使者朝见庆贺的内朝正殿,在大明宫内。
二可泛指宫廷。
三借指帝王、帝位。
5.青琐:
有四重含义。
一是装饰皇宫门窗的青色连环花纹。
如《汉书·元后传》:“ 曲阳侯骄奢僭上,赤墀青琐。”
后华贵的宅第、寺院等门窗亦用此种装饰。
《后汉书·梁冀传》:“ 冀乃大起第宅……窗牖皆有绮疎青琐。”
二是借指宫廷。
《晋书·夏侯湛传》:“出草苗,起林薮,御青琐,入金墉者,无日不有。”
三是泛指豪华富丽的房屋建筑。
南朝·梁·沈约《八咏诗·登台望秋月》:“散朱庭之奕奕,入青琐而玲珑。”
四是刻镂成格的窗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韩寿美姿容,贾充辟以为掾。充每聚会,贾女於青璅中看,见寿,说之。”喻指篱笆。
6.世掌丝纶:
出自《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
7.黄阁:
有三种含义。
一是汉代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
如汉卫宏《汉旧仪》卷上:“﹝丞相﹞听事阁曰黄阁。”
后因以黄阁指宰相官署。
元·耶律楚材《为子铸作诗三十韵》:“我祖建四节,功烈光黄閤。”
二是唐时门下省亦称黄阁。
唐·杜甫《奉赠严八阁老》诗:“扈圣登黄阁,明公独妙年。”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旧史《严武传》迁给事中,时年三十二。给事中属门下省, 开元曰黄门省,故云’黄閤’。”
三是借指宰相。
唐·钱起《送张员外出牧岳州》诗:“自怜黄阁知音在,不厌彤幨出守频。”
8.丹墀:
出自《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婕妤》:“俯视兮丹墀,思君兮履綦。”
颜师古注引孟康曰:“丹墀,赤地也。”
屋宇前面没有屋檐覆盖的平台,因古时多涂成红色,故称为丹墀。
常用在宫殿或庙宇的正殿等具仪典性的建筑物前。
也指官府或祠庙的台阶。
9.紫微省:
中书省的别名。
中书省地处宫内,掌制命决策、发布政令,为中央最高权力机关,与帝星紫微星的地位对应,故得此名。
10.金马玉堂:
出自汉·扬雄《解嘲》:
“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供侍诏学士议事的地方。旧指翰林院或翰林学士。
也可以用来做达官显宦的代称。
11.乌台、柏台、乌府、柏府:
都是御史台的别称。
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12.臬司:
臬司是对宋各路提点刑狱司、元代肃政廉访使司与明、清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简称。
臬司主管一省司法,也借称廉访使或按察使。
臬,射准的也。——《说文》,引申为目标、准则、刑法;法度
13.琴堂、宓子弹琴(也出自这里,比喻官吏善于治理):
语出《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一指琴室;二也是古代掌管乐器的官职;三咏官吏善于管理。
14.潭府:
语出《文选·郭璞》:“若乃曾潭之府,灵湖之渊。”李善注:“曾,重也。王逸《楚辞》注曰:’楚人名渊曰潭府。’”
有四重含义,一是深渊。
二是深邃的府第。
三是唐代的潭州府。
四是指官宦世家。这个含义在古文里最常用(宋及以后)。
15.衡门
出自《诗经·陈风·衡门》,有四层含义:
一是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二是借指隐者所居。
三是帝王殿前侍卫的人。
四是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
16.门阑
出自汉·王充《论衡·乱龙》:“故今县官斩桃为人,立之门侧,画虎之形,著之门阑。”
释义为门框或门栅栏;借指家门,门庭;犹师门,权门。
17.蓬荜生辉:
出自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贵脚踏于贱地,蓬荜生光。”
形容贵客来访令主人感到增光不少。
蓬荜: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意思是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18.美轮美奂: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多用于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19.肯构肯堂:
出自《尚书·大诰》:“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主屋乎?”
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
后反其意而用之,指修缮房屋,用来比喻子承父业。
20.经始:
解释为开始营建;开始经营。泛指开创事业。
参见:
《诗·大雅·灵台》:“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乐府诗集·宣皇帝登歌》:“经始大业,造创帝基。畏天之命,于时保之。”
21.燕贺:
意思是谓祝贺新厦落成。
北周·庾信《登州中新阁》诗:“徒然思燕贺,无以预鵾翔。”
唐·崔融《代家奉御贺明堂成表》:“仰之不逮,虽谢於鵾翔;成辄相欢,窃同於燕贺。”
22.蜗庐:
形容蜗牛壳之小园舍,犹言小庐也。
参见骆宾王《寒夜独坐游子多怀简知己》诗:“鹑服长悲碎,蜗庐未卜安。”
23.闾阎:
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
参见《史记·平准书》:“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24.阀阅:
有四重含义:
一是功勋、功绩和经历(’阀’也作’伐’,指功劳,’阅’指经历)。
二是指有功勋的世家、巨室。
三是仕宦人家门前题记功业的柱子
四是泛指门第、家世。
参见汉·王充《论衡·程材》:“儒生无阀阅,所能不能任剧,故陋於选举,佚於朝庭。”
25.朱门:
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后泛指富贵人家。
参见: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6.白屋:
古代指平民的住屋。因无色彩装饰,故名。也指平民。
参见:
《尸子·君治》:“人之言君天下者瑶台九纍,而尧白屋。”
《汉书·王莽传上》:“开门延士,下及白屋。” 颜师古 注:“白屋,谓庶人以白茅覆屋者也。”
27.逆旅:
客舍、旅店。
参见:
《左传·僖公二年》:“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杜预 注:“逆旅,客舍也。”
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28.邮亭:
邮亭,邮递活动中的一种设施,指古时传递文书的人沿途休息的处所或邮局在街上设立的收寄邮件的处所,看起来像一个亭子,所以被大家称之为邮亭。
参见:
《墨子·杂守》:“筑邮亭者圜之。”
《汉书·薛宣传》:“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
颜师古 注:“邮,行书之舍,亦如今之驿及行道馆舍也。”
29.芸窗:
亦作’芸牕’。指书斋。
参见:
唐·萧项《赠翁承赞漆林书堂诗》:“却对芸窗勤苦处,举头全是锦为衣。”
金·冯延登《洮石砚》诗:“芸窗尽日无人到,坐看玄云吐翠微。”
30.成均、辟雍:
成均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远古时候的大学(原始社会末期),二是泛称官设的最高学府。
参见:《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注引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
辟雍,本为周天子所设大学,校址圆形,围以水池,前门外有便桥。
东汉以后,历代皆有辟雍,作为尊儒学、行典礼的场所,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亦称“外学”)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参见:汉班固《白虎通·辟雍》:“天子立辟雍何?所以行礼乐宣德化也。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於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
31.魏阙:
指宫门上巍然高出的观楼。其下常悬挂法令,后用作朝廷的代称。
参见:《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唐·元稹《酬友封话旧叙怀十二韵》:“魏阙何由到,荆州且共依。
32.黉宫:
在现代,黉宫一般指武宣文庙。即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等先贤的祠庙,又是武宣县最早兴学立教之地,所以人们又常称孔庙。
但是在古代,这个词多用来指代地方官府修建的学校。
参见:元·洪希文 《踏莎行·示观堂》词:“郡国兴贤,黉宫课试,书生事业从今始。”
33.胶序:
殷学曰序,周学称胶。后以“胶序”为学校之通称。(多指地方官府修建的学校,非中央)
参见《隋书·炀帝纪上》:“优德尚齿,载之典训,尊事乞言,义彰胶序。”
34.徙宅忘妻:
搬家忘记携带妻子,比喻粗心健忘。
出自《孔子家语·贤君》:“寡人闻忘之甚者,徙宅而忘其妻。”
用法参见:西汉·刘向《说苑·敬慎》:“予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
35.开门揖盗:
原义是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来坏人,招致祸患;
语出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36.筚门闺窦:
形容穷苦人家的住处。
出自《左传·襄公十年》“筚门闺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难为上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在线配资服务,股票杠杆炒股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