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那就是:“如果一个人想要教你怎么挣钱,那么大概率是他想挣你的钱了。”虽然不排除有一部分人是真心想要帮助他人,但是现实中确实大部分都是以卖课或其他付费形式为结果导向,不过值得我们思考的是,难道别人就应该免费向你传授知识吗?
有句古话叫“师不顺路,医不叩门,道不贱卖,法不轻传”,这句话将人性体现的淋漓尽致。所谓师不顺路就是“当老师的不会随便传授知识”,《礼记》中记载“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意思就是“依礼,只听说学生主动来向老师求学,从未听说老师主动到学生家中施教。”这可能也是“师不顺路”的最早体现了。
古代人将礼法看得十分重要,即便是孔子也要收“束脩”(干肉)才来传授知识,这样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主动来学习的,而非老师屈尊上门,以此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而非单向灌输知识。
医不叩门也很有讲究,大家仔细回想一下,有没有碰到过找上门说你有病的大夫?如果大家碰到这种情况想必都会大动肝火,因为人们常常都是身体感到不舒服了才去找大夫看病,如果没有不舒服的,别人说你有病,那么大概率会觉得对方在诅咒你。
所以古代的游医基本都是手持铃铛,身背药箱,走街串巷,从来不会主动敲门问人家要不要看病,这体现了古人对医患关系、职业尊严的深刻理解。
道不贱卖,是指“道”不可被当作廉价商品随意交易,《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申也就是真正的智慧、真理,不可因世俗利益而轻率传授,我们在引申一下,这个道也可以是买卖道,也就是做生意或者赚钱的门道,这种赚钱的门道如果轻易的传授给了其他人,那自然会形成更多的竞争,导致自己的门路受影响,因此在传授赚钱门道的时候自然要收取足够的报酬。
法不轻传,轻易得到的就不懂得珍惜,就像《西游记》中如来佛祖想要传经与东土,以他的法力又怎么需要来个苦行僧来取经呢?而他却说“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旨要,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如来佛祖就很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说,能轻易获取的东西,我们就不会懂得珍惜,这个是一直以来不变的道理,尤其在获取信息如此简单的今天,试问我们在从学校毕业之后,多久买一本书,或者说有多久没看完一整本书了?还有些人特别喜欢收集资源,结果收集到了,就放在电脑或者网盘中再也没打开过,虽然说主动找资源这个行为出发点没错,但是收集到了不愿意去消化学习确实就略显不足了。
我们从古话中可以学习到很多道理,而且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只有不断的去学习,反复的去思考,我们才能不断的进步成长,从而让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活得更加明白通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在线配资服务,股票杠杆炒股平台,线上股票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